2025 年版《中国药典》,关于中药材做出的调整及要求

诺福中国    中药材去农残    2025 年版《中国药典》,关于中药材做出的调整及要求

2025年版《中国药典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药标准化建设进入新阶段,其核心聚焦于安全性提升、科学性优化和产业协同。以下是针对中药材的具体修订内容及要求:

一、 新增中药材品种及标准要求

1、 新增品种
2025 年版药典一部新增 28 种中药材,包括贵州特色品种 “补血安神胶囊” 和 “金钱胆通颗粒”,以及枸杞子、人参、三七、百合、菊花、铁皮石斛、延胡索、金银花、贝母、白术等 10 种重点品种。这些品种的新增反映了临床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,例如铁皮石斛作为名贵中药材,其质量标准的完善将推动其规范化种植和应用。

 

 

2、 质量控制升级

基源与鉴别:对部分品种的基源进行修订,例如明确某些易混淆药材的鉴别特征,引入 DNA 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。

含量测定:新增或修订有效成分含量标准,如人参中人参皂苷 Rg1、Re、Rb1 的总量要求从 2020 版的 0.25% 提升至0.30%。

杂质检查:对重金属、农残、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指标提出更严格要求,例如延胡索新增铅、镉、砷、汞、铜的限量(铅≤5mg/kg,镉≤1mg/kg)。

 

二、农残与重金属控制的重大调整

1、农药残留

禁用农药扩围:禁用农药从 33 种(55 个单体)增至 47 种(72 个单体),新增甲磺隆、甲拌磷等 14 种高毒农药。

 

限量标准细化:首次对 14 种中药材(如人参、三七、延胡索)的 35 种登记农药制定残留限量。例如,人参中百菌清残留限量为 0.5mg/kg,麦冬中多效唑限量为 0.5mg/kg。

检测技术革新:废除传统气相色谱法,全面采用 LC-MS/MS 和 GC-MS/MS 进行多农残检测,灵敏度提升 10 倍以上。

2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

分类管理:按风险等级将 54 个品种(如艾叶、黄连、川芎)纳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范围,铅、镉、砷、汞、铜的限量分别为 5mg/kg、1mg/kg、2mg/kg、0.2mg/kg、20mg/kg。

豁免条款:三七、大枣等品种因风险较低,无需批批检测,减轻企业负担。

 

三、真菌毒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新要求

真菌毒素检测

新增项目:黄芪、槟榔药材增加赭曲霉毒素 A 检查项;麸炒薏苡仁饮片新增黄曲霉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检查;红曲制剂首设桔青霉素检查,限量为 50μg/kg。

检测方法:采用高效液相色谱 - 串联质谱法(HPLC-MS/MS),检测限低至 0.1μg/kg。

植物生长调节剂

限量制定:麦冬中多效唑的残留限量定为0.5mg/kg,填补了行业空白。

检测技术:增订中药材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方法,采用 LC-MS/MS 进行多残留检测。

四、典型案例分析

以延胡索为例,2025年版药典对其农残和重金属要求显著提升:

农残:新增 47 种禁用农药检测,包括甲拌磷、克百威等,限量为 0.01~0.5mg/kg。

 

 

重金属:铅≤5mg/kg,镉≤1mg/kg,需采用微波消解 - ICP-MS 法检测。

影响:企业需调整种植模式,改用低毒生物农药,同时加强饮片加工环节的清洗和干燥工艺,以降低残留风险。

2025年版《中国药典》通过系统性修订,构建了更严格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,其核心在于安全性提升(农残、重金属、真菌毒素)、科学性优化(检测技术、工艺参数)和产业协同(种植规范化、追溯体系)。企业需以新版药典为导向,从源头控制、技术升级和合规管理三方面入手,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,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

专业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

 

有多年农残治理经验的润联认为:农残去除的关键不是液体,核心是去除方案。方案的核心应该概括为以下几点:

1、去除剂的优劣,市面上去除农残多半采用福尔马林浸泡等方式,所以选择一款安全有效的农残去除剂很重要。润联旗下的农残去除剂,可以对农药残留起到氧化作用,加速分解药材上的残留农药。

2、 治理经验是否丰富。中药材种类众多,即便是同一种药材在不同地域种植,农残含量不同,所使用的治理方案也是大有不同。润联在全国各大中药材种植区域都有很多成功的客户,有着丰富的治理经验。

提供中药材甲拌磷、黄曲霉毒素、克百威等农药残留去除方案,帮助中药材客户解决中药材农残难题。详询润联张工。

 

中药材黄曲霉毒素超标 定西中药材去农残 亳州中药材去农残 亳州白术去农残 安国中药材去农残 中药材去黄曲霉毒素 白术去农残 延胡索甲拌磷超标 延胡索黄曲霉毒素 白术甲拌磷超标 当归去农残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4-10 14:16
浏览量:0